省人大(da)代(dai)表蘇志(zhi)鋒建議: 加(jia)快環(huan)保大數據建(jian)設 助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
黨的十九(jiu)大報告(gao)指(zhi)出,要強化排污(wu)者責任,健全環保信用評價、信息強制性披露、嚴懲重罰等制度。構建政府為主導、企業為主體、社會(hui)組織和(he)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。2018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,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,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,建設美麗廣東。“國家在環境治理上已有重點部署,進一步突出了排污者在環境治理中的主體責任,但企業在實施上卻存在不少困難。”針對企業在落實主體責任上存在的問題,省人大代表、珠海市環境保護監測站生態文明研究部部長蘇志鋒建議,加快環保大數據建設,助推企業主體責任落實。
蘇(su)志鋒分析說,近兩年來(lai),國(guo)家越來(lai)越重視(shi)環(huan)境(jing)保(bao)護,在(zai)國(guo)家排(pai)污許可證、環(huan)境(jing)監測、環(huan)境(jing)統(tong)計等方面,已從頂層設計上,逐步推(tui)進(jin)企(qi)業(ye)主體責(ze)(ze)任落實工作(zuo),要求企(qi)業(ye)自行申報、自行開展(zhan)相關工作(zuo),企(qi)業(ye)必須對(dui)自己上報的數據等負(fu)責(ze)(ze)。
“政策設計是好的,但實施過程中企業面臨著一些實際困難。”蘇志鋒分析,主要存在兩大問題:一方面企業環保技術力量薄弱,工作負擔重。多數排污企業環保工作者不是專職工作人員,尤其是中小型企業。與此同時,環保工作要求越來越高,要求排污企業上報內容專業性越來越強。另一方面,缺乏較為完整的基礎數據庫。蘇志鋒告訴記者,多數企業沒有建立完整的環保資料檔案。
為解(jie)決目(mu)前存(cun)在的問題(ti),蘇志鋒建(jian)議省環境(jing)保護主管部門研究出臺指(zhi)導意見,鼓勵各市(shi)(區)環境(jing)保護主管部門加(jia)快大數(shu)據建(jian)設(she)(she)力度,充分發(fa)揮政府(fu)在環境(jing)治(zhi)理中的主導作用,通過完善大數(shu)據建(jian)設(she)(she),為企業(ye)提供一個良(liang)好(hao)的數(shu)據平臺,減輕企業(ye)壓力,推(tui)動企業(ye)環保主體責任落實。
在大(da)數據平(ping)臺建(jian)設上,蘇(su)志鋒(feng)建(jian)議建(jian)立(li)針對(dui)排污企業的“一企一檔”,包括企業的基礎數據,各類環境數據;實現環保檔案的電子化、歸一化綜合管理,包括排污企業從產生、項目審批、環保驗收、排污許可申請、環境監察、環保設施運行情況記錄、環境統計、注銷等過程管理。將每個企業的檔案資料開放共享給對應的企業,減輕企業填報時到處查找資料的負擔;同時也為企業深化治理、減少排放、更好地落實主體責任提供一個穩定的基礎數據庫。
另外(wai),蘇志鋒(feng)建議充分抓住全(quan)國第二(er)次污(wu)染普(pu)查工(gong)作(zuo)的有力(li)時機,將普(pu)查結果納入(ru)大(da)數據建設(she)工(gong)作(zuo),共享普(pu)查數據,深化企業對(dui)自身(shen)污(wu)染物產生(sheng)環節(jie)、產生(sheng)量(liang)、污(wu)染防治(zhi)提升(sheng)空間(jian)等方面的認識,推(tui)動(dong)企業主(zhu)動(dong)加強(qiang)環保管理工(gong)作(zuo),落實主(zhu)體責任。除(chu)此之外(wai),蘇志鋒(feng)認為(wei),還要強(qiang)化大(da)數據應(ying)用(yong)。